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增长,高层次人才缺口仍较大,建设任重道远

央广网北京6月25日消息(记者王迟)“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在国家知识产权局6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张志成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已经从“十三五”时期末的69万人增长至86万人。我国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在主动谋划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打造多层次知识产权智库体系、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尽管如此,张志成指出,根据占比科技人员4%的国际惯例测算,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数量还远远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口还比较大。

张志成强调,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系统建设,着力突破人才培养瓶颈,切实培养出一批高层次、复合性、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人才政策_人才政策有哪些_人才政策3.0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国家知识产权局供图)

主动谋划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

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印发《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高地重点人才项目,主动谋划在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

张志成在会上表示,目前三地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方面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更加健全。与清华大学合作,筹备建立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支持同济大学建设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新增知识产权一级交叉学科。在上海、广东设立6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十四五”以来,在北京、上海、广东举办行政管理人员轮训和大数据、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人才培训130余期,培训超2万人次。

另一方面人才交流合作更加紧密。“十四五”以来,累计选派近300名干部赴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挂职或实践锻炼。支持清华大学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知识产权与创新政策”联合硕士项目备忘录。支持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举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暑期学校。支持同济大学常态化举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同济大学知识产权硕士项目、中国政府知识产权硕士项目等,累计招收来自法国、巴西等国家的342名学生。

同时,人才职业发展渠道更加畅通。在国家经济职称系列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职称专业单独设置,职称名称单独命名。北京、上海、广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职称制度改革,北京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职称评价标准,上海、广东建立知识产权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截至2023年,北京市执业专利代理师达到12128人,占全国的35.2%;上海市吸引超过100名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落户;广东省累计引进、培养近万名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

伴随着人才高地建设,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知识产权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张志成介绍,截至2023年底,三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136.95件、50.2件、25.1件,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我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居全球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集群分列第2、第4、第5位。

着力打造多层次知识产权智库体系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持续推进高端智库和特色智库专业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不断优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队伍结构。今年3月成立的第五届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由48名知名专家组成,其中两院院士9名。专家来自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版权、商业秘密、反垄断等知识产权各领域,新吸纳了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领域新业态,以及芯片、高端制造、中医药等领域的专家。同时,不断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运行机制。制定印发年度工作计划,举办专家咨询委员会高级研讨班,围绕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健全知识产权政策制度、引领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研讨、政策咨询等工作。

据张志成介绍,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四五”以来,委员们累计参加各类知识产权工作700余项,涉及委员近1200人次,在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转化运用、公共服务、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建言献策,全方位支撑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工作。

在特色智库建设方面,突出领域、专业特点,组建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数据知识产权工作指导专家组、地理标志产品专家审查委员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专家库等特色智库,汇聚各领域专家超500人。各地也围绕高端装备、石油石化、陶瓷、技术转移、知识产权金融等领域,组建了一批知识产权特色智库。

系统推进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设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系统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相关工作。

张志成介绍,2023年7月,全国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申长雨任教指委主任委员,秘书处设在同济大学。持续推进专业学位指导性文件编制,其中《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类别简介及其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已于今年1月正式公布。目前正组织开展核心课程、学位论文基本要求、指导性培养方案等专题研究,建立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

以点带面推动高校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2023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成功增列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厦门大学提前开展招生工作,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将于今年9月入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持续推进专业学位授权点论证审核。其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础好的高校积极申报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今年新一轮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有32所高校申报,未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摸清摸实人才培养基础与需求。在北京大学等30余所高校开展专题调研,举办专题研讨班、研讨会17场,摸清高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基础。与百余家企业和服务机构深入开展专题研讨,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为专业学位建设提供参考。

温馨提示:"打赏是对作者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知识分享平台的支持,感谢您的慷慨!"

版权申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图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蓝图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若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文内容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等,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电子邮件:lantujob@163.com 一旦确认存在侵权行为,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内容,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